•      重要讲话
  •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宏斌在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来源:   日期:2023-06-15 10:38:06  浏览次数:

    爱国·自信·创新

    努力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太原理工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宏斌

    (2023年6月13日)

    亲爱的2023届毕业生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初夏的太理,骊歌唱响,青春飞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典,共同见证9095名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开启崭新人生旅程的重要时刻。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2023届全体毕业生表示诚挚祝贺和美好祝愿!向所有为你们成长倾注心血的亲人、师长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是太原理工,见证了你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几年前,同学们踌躇满志,来到太理。在这里勤学苦读、锤炼品格、笃实奋进。图书馆里,曾点燃多少憧憬与渴望;林荫道上,曾记录多少凝思与遐想;田径场上,曾挥洒多少激情与汗水;课堂内外,曾展示多少自信与昂扬;在最美校园里,奏响了最难忘、最精彩的青春华章。你们当中,有屡次在国际级、国家级创新竞赛中为国为校争光、光荣上榜《人民日报》的国家奖学金百名获奖学生优秀典型张祎琳、裴智明同学,有幼年失去双臂、凭借顽强毅力刻苦学习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国家自强之星奖学金的王海港同学,有上学期间携笔从戎、为国护海“退役不褪色”的巾帼英豪、将赴清华大学继续深造的董思媛同学,有立志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将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继续深造的追梦者褚发同学,有抗疫志愿服务千余小时、荣获山西省学雷锋“最美志愿者”称号的高峰同学,也有投身火热军营的直招军官于杰等6名同学,还有即将奔赴青海支教的李航洋等8名同学,等等等等……2023届毕业生同学们,我为你们骄傲、为你们点赞!

    春华秋实,岁月峥嵘。是你们,2023届毕业生同学们,见证了太原理工发展的点点滴滴。过去几年,学校高质量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并以优异成绩开启第二轮建设。学校行政主体搬迁、入驻新校区,办学面貌得以根本改变;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图书馆投入使用,同学们可以更加惬意地沉浸书香、徜徉书海;校史馆落成开馆,同学们了解学校历史文化、增强荣校爱校使命感又多了一个重要平台;连续三年举办大型高水平音乐会,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热烈反响;成功举办百廿校庆系列活动,全面展示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辉煌的办学成就和美好的发展未来;投资5亿元的新校区体育馆、游泳馆动工兴建,明向湖已经开挖,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校园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现代化。在世纪疫情面前,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共同守好了校园疫情防线,在国务院“新十条”出台前始终保持了疫情“三零”(零输入、零传播、零感染),有力地保障了师生生命健康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太原理工全体师生员工同舟共济取得的光荣业绩,值得自豪、引以为傲!尤其是同学们表现出了太理青年应有的品格与风范: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勇担当,共同为学校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抗疫答卷。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展望新征程,整装待出发。同学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时代新征程的核心使命。你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身处新时代如何做到与势偕行、与时俱进,这是大家必须直面的人生挑战和时代命题。在你们即将离别母校之际,我想与同学们谈一谈“爱国”“自信”“创新”,与大家共勉。

    一是爱国——爱国,既要自立自强,又要胸怀天下,两者不可偏废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毕业这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无论你们选择了读研深造还是步入社会,有成就、有意义的人生一定是与时代、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人生。

    前不久,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煜尘同学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大学生”,这不仅是他本人的巨大荣耀,也是学校的光荣。28岁的王煜尘已经三赴南极,创造了中国大学生在国家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记录。一方面,他在导师的指导下,聚焦国家极地战略,勇攀科技高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研发“填补空白”的极区专用装备5套,成功实现我国最南纬度磁层与电离层的耦合观测,创造北极高纬度浮冰区光学监测设备的最长自主观测记录;另一方面,他注重与国际顶尖科研力量携手合作,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合作研发了极地海冰监测仪器。他参与开发的“北极无人冰站”,参加了全球19个国家联合开展的“MOSAIC”计划(北极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在国际上努力争取话语权,受到普遍好评。从南极边缘到内陆,跨越极昼和极夜,支撑王煜尘的信念只有一个:南极之行不只是勇闯生命禁区的艰苦考验,更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作为新时代青年,希望你们向王煜尘同学学习,自立自强、胸怀天下,开放心态、迎接挑战,敞开怀抱、谋求合作,努力在世界格局中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把自己锻造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二是自信——自信,既要相信自己,又要保持谦逊,两者不可偏废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自信,就是你有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都无所畏惧,敢于迎难而上。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信的力量,就会坚定无比、动力无尽,同时也会更加自主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更加积极地做出选择和决策。

    上世纪初,美国著名地质构造学家——维里士对五台山地区地层划分提出的权威性意见,一直是中国古老地层的划分依据。1926年刚刚从我校采矿系毕业的孙健初先生,在掌握大量实地调查的资料后,对维里士的论断提出了质疑,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了1928年上半年出版的《瑞华博物考察会会刊》上,下半年由《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第7卷转载,受到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自信的话,他是万万不敢挑战权威的。抗日战争期间,孙健初先生第一个跨过祁连山,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矿,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勘探设计建成中国第一座石油基地,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在创建新中国石油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

    孙健初先生平易近人、为人谦逊。《孙健初先生纪念文集》中写到,“孙健初总是把自己融化在人民之中,像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那样生活着”。和他同住单身宿舍楼的一位年轻人回忆说,听说我的对门,住着一位很有名望的石油地质前辈,惊讶极了。“然而乍一看,面前站着的是一位衣着朴素、满面笑容、慈眉善目的斯文长者,丝毫看不出他带有半点石油功臣的威风,他主动向我打着招呼,可谓一见如故。”学术自信与谦逊为人在孙健初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太理人永远学习和传承。

    三是创新——创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两者不可偏废

    去年毕业典礼上,我向上一届毕业生阐释了“求实创新”的校训,校训如家训,今天我想把这份“家训”继续送给你们:求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理工大人凡事强调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精神,与真理为友,视追求真理为最高原则;创新是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理工大人坚持创新为要,鼓励思考探索,决不因循守旧、按图索骥,追求与时俱进、勇攀新高,坚持在创新创造中实现蜕变升华。

    大家都知道,5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圆满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能力,是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诠释。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西方发达国家设置重重障碍围追阻截的大背景下,C919的研制可谓历经磨难、充满挑战,全国24个省市千余家单位的30万人参与大飞机研制,全球23个国家(地区)、500多家供应商参与协作,14年里先后攻克了一百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了多项国外限制对华出口的“卡脖子”难题,在科技创新领域又一次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担任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的吴光辉院士,同时也是我校航空航天学院的特聘教授、首席学科带头人。他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坚守在研发一线,原本一头的黑发已经全部变白,却让中国几代人的国产大飞机事业从梦想变为现实。

    创新是事业前进的最大秘诀。但是,创新并不是谁的专利,每个人都拥有创新的能力。比如,我们全校师生齐心携力,在2021年、2022年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共摘得了6金8银。获得6项金牌的团队成员中,有9名同学就在你们当中。创新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态度,创新无处不在。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创新力,无论你从政、创业还是做学问,请记住仰望星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求实创新,在实践探索中超越自我,成就未来。

    同学们,人生如同马拉松,毕业是一段赛程的结束,也是另一段赛程的开始。随着毕业典礼的落幕,你们将成为太原理工最年轻的校友。希望你们带着母校“求实、创新”的校训,勇担复兴大任,永葆创新活力,自信奔赴未来!

    祝愿亲爱的同学们一路高歌、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