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重要讲话

    重要讲话

    本站首页 > 重要讲话 > 正文

    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09-11阅读数:
      

    夯实做人求学谋事主根基 追求理想德行学问高境界

    ——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党委书记吴玉程

    同学们:

       机遇是给汗水的酬金,成功是对拼搏的嘉奖。经过多年的系统学习,同学们怀揣新的梦想跨入了太原理工大学这所百年学府,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和留学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今天,我想围绕“什么是研究生?”、“怎么做好一名研究生?” 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与同学们探讨一下为人为学的问题,与大家共勉。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研究生?

       如果你认为,研究生是大学本科的延续,是大五、大六、大七,博士生是大八、大九、大十,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与本科和其它阶段的学习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异。有人习惯用“兔子理论”来形象地区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不同。本科生在学习捡“死”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都是别人已经发现的,可以通过记忆来完成;硕士生在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导师指给你;博士生在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他需要和导师合作,一起来确定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兔子。

       也有人喜欢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来阐释研究生的特殊性。首先说研究生的“研”,“研”的本义是细磨。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写字前往往有一个静心磨墨的过程。我们不论是搞科研、做学问,还是将来创新创业,如同研磨,都需要有细细研磨、静心思考、慢慢探索的过程,都需要有持续量变的积累;“研究生”第二个字“究”,其本义是穷尽。做学问、搞科研,只有做到穷尽到底、一探究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有所建树,才能实现创新;“研究生”的“生”,《周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的本义是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向上。三年求学,每位同学都应如禾苗般茁壮成长,成为有知识、思想、智慧、理想与气质的人。理工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担当和胸怀。同学们都应该通过三年求学,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都应该发生“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同学们所处的研究生阶段,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最富创造力,也最具可塑性,对人的一生起着关键的奠基作用,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韶光,学有所成。

       第二个问题,怎么做好一名研究生?

       我认为,做好一名研究生,同学们首先应当在夯实“谋事业”、“做学问”和“做人”的根基等方面下大功夫。

       做好一名研究生,首先志气要高、视野要宽,牢固树立崇高的价值追求,夯实“谋事业”的根基。

       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经说过,“迈步之前,千万别只试脚下的地面;只有注视着远方的地平线的人,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大眼界出大智慧、大追求、大胸怀,伟大的目标才能孕育强劲的动力、产生真正巨大的社会价值。同学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百舸争流、英雄辈出的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你们展示才华,实现志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殷切期望。

       希望大家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既要异想天开、自由探索,更要有全球的眼光、世界的视野、全人类的高度,要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和区域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与前沿科学、颠覆性创新技术联系起来,与推进国家复兴、民族文化凝聚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联系起来;还要懂得深入实际、深入社会、要把研究与关注社会底层、关注被忽略的群体、关注身边平凡的事情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一个既能够“顶天”也能够“立地”的人,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负责任的人。

       做好一名研究生,核心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开展有深度的科学研究,夯实“做学问”的根基。

       理工大学的校训“求实创新”,其中“求实”就是“求真”的意思。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就在于“真”,而“真”的前提是“深”:学习和研究,有深度,才能抓住根本,才能形成特色,才能做出分量。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写第一章用了15年,查阅了1500多本参考文献,这就是学问的深度;以挺进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构建的,我校“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学科群,其主要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都是太原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这些学科之所以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条件,一是基于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国家战略需求。二是在于太原理工大学长期以来在煤基领域形成的学科优势,形成的煤炭勘探开发、煤基资源转化和高值产品开发为特色的较为完整、成熟和先进的学科链。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些学科在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一批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获得者为代表的领军人才,基本具备了冲击“一流”的水平。所以说,学问要做得深就要有牢固的基础,要有对学术前沿的关注,更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

       希望大家通过研究生阶段严谨的学术训练,首先要成为会学习的人,懂得去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懂得抓住一切机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先进前沿的教育和学术资源;其次要成为爱学习的人,能够把做学问当作信仰、责任,更当做爱好、兴趣,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把做大学问当过小日子”的悠然自得;更要成为深入研究的人,拥有自由独立的头脑,具有批判性地审时度物的精神,更能够适当地跳出自己的圈子去关注国际学术前沿方向,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热点,为现在紧跟甚至将来引领科学社会发展的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做好一名研究生,关键要知善去恶、恪守诚信,要有大度的胸襟气派,夯实“做人”的根基。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往往能影响他的言行、体现他的品质,甚至能决定他人生道路的走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们以为才智成就了科学家,错了,是品格”。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意思是说,德才兼备的是圣人,无才无德的是愚人,德行胜过才能的是君子,才能胜过德行的便是小人。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时,发现一位年轻学者寄给他的论文中,竟有一些观点与自己准备了20年的理论不谋而合,他当时虽然已是学术界的权威,但并没有把别人的成果说成是自己的,而是在自己发表的文章中进行了说明,这就是学术诚信。所以说,做人的境界,关键在“诚”,既要真诚,更要诚信。

       希望同学们,一要永远保存“良知”。所谓“良知”就是具备判断是非的标准,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懂得利益与仁义之间的取舍;二要永远保持“童心”,要做到知行合一,行大于言。要向纯真的童年学习,儿童的所“知”是用于“行”的,往往不像成年世界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或者所知主要用来教育别人。我们应该下大功夫从严要求自己,完善人格,时时事事讲诚信、正大光明,胸怀坦荡,希望自己好,也要盼着别人好,自始至终择善而为,向善而行;三要养得一生“正气”,所谓“正气”就是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不奢恋身外之物,更懂克己自省的真功夫;四要养得一生“大气”,正直、豁达、从容、坦然,始终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心存至善;五要保持学术研究“初心”,也就是学术诚信,要始终以探索真理为第一标准、以努力求真为第一信念,不贪图他人成果,不编造实验数据,做光明磊落的学问,才是做至真至诚的学问。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

       同学们,我们太原理工大学在115年的办学历程中,无论处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奋进之中,还是振兴之时,始终专注于“振兴民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引领时代”,而这份专注,不仅让理工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也成就了今天太原理工大学的地位和重要影响。当前,太原理工大学正投身于全面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大历史征程中。建设一流大学,首先要具备一流的水平、培养一流的人才、产出一流的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其中一流大学对世界、对人类、对国家最显著、最持续、最长久的贡献,首当其冲的是培养一流的人才,这是一流大学的核心所在。太原理工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便缘于此。学校将尽一切努力,为同学们的学习、科研、生活等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行严格的管理,提供领先的教学,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同学们,苏格拉底说,“获得智慧,寻求真理,并使心灵美好,要比追求金钱、荣誉和名声好得多。”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我们能够给你们的知识有限,但我们希望帮助你们开拓的人生境界无限。三年之后,无论你们会进入哪个知识领域或者是职业的领域,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夯实“谋事业”“做学问”和“做人”的根基,追求理想、学问和德行的高境界,都会为你们通往人生、事业和学术巅峰,提供极其有效的通行证。我也深信不疑,因为拥有了你们这批勤奋钻研而且奋勇前行的同学们,我们一定能够塑造理工大学更加美好的未来,一定能够为理工大学建设“双一流”创造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